内容导航:
【井贤栋:蚂蚁终究会上市的,蚂蚁上市后会造成什么影响?】
井贤栋:蚂蚁终究会上市的,蚂蚁上市后所带来的影响如下:
第一:蚂蚁上市后可以获得融资,更好的来扶持阿里云等业务蚂蚁上市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可以给蚂蚁融资,毕竟之前蚂蚁还没上市的时候,估值就已经创造了全球最大的IPO,也就是表示市场对于蚂蚁的前景是十分看好的。所以蚂蚁上市后肯定可以获得很多的融资,那么获得资金之后的蚂蚁,首先有一部分钱可以继续投入到支付宝的借贷业务之中,支付宝的花呗、借呗业务的规模也会增加。
另外蚂蚁还会有更多的资金来支持阿里云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未来是大数据时代,阿里云如果能够把大数据跟银行的征信对接,那么是可以帮助解决支付宝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借贷和个人征信,由于支付宝并没有跟央行的征信系统对接,所以很多借款的用户都抱着侥幸心理,所以逃避还款责任。
这让支付宝也非常的头疼,等到蚂蚁上市融资之后,就可以更快的推进阿里云大数据跟央行征信对接的问题,这对于完善支付宝的制度也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其实支付宝借入征信系统,对于用户来讲也是一件好事,,也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种方式。
第二:蚂蚁很可能会给阿里“分家”蚂蚁上市肯定会成为阿里系最有价值的企业,但是如果一直在阿里的手下,反而会变成阿里的附属品,这对于蚂蚁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蚂蚁上市之后,很可能会跟阿里“分家”,这也是为了蚂蚁更好的发展。如果不再附属阿里,那么蚂蚁就可以跟阿里巴巴同台竞争,这对于蚂蚁未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而且蚂蚁的业务十分的广泛,不仅涉及支付领域,还涉及了金融以及科技领域,这样的企业如果可以独立发展的话,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会增强。毕竟蚂蚁的这些业务每一个拆分出来都可能是行业的领头羊,所以说蚂蚁未来的潜力很大。
第三:加快进军国际市场的脚步蚂蚁上市对于进入国际市场是有推进作用的,虽然蚂蚁金服在国内已经普及,但是在海外支付领域,支付宝依然只是在亚洲地区比较受欢迎,就连在日本也不是主流的支付方式。所以说如果蚂蚁金服想要进军国际市场的话,上市就是第一步。
【蚂蚁金服为什么要上市?】
因为蚂蚁金服的花呗等业务存在着高达百倍的金融,如果蚂蚁金服成功上市,这种风险最终会成为系统风险,一旦蚂蚁金服出了问题,会对金融市场产生超强的破坏,给整个金融市场造成冲击。显然,这种超高利息的运作方式是不被市场所接受的,因此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也是情理之中的结果。受此影响,支付宝等平台也调整了年轻人的额度,下架了所有互联网存款产品。
蚂蚁上市被叫停主要是因为:
1.监管的约谈、而且它的本.身主要是金融公司,在有关钱财的方面,是一直会被监管的。
2.后期蚂蚁集团的发展已经开始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和正常资金的流动。
3.花呗和借呗的利息比银行太高。
【拓展资料】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蚂蚁集团)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3年3月支付宝的母公司宣布将以其为主体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小微金融成为蚂蚁金服的前身。2023年7月蚂蚁金服正式更名为蚂蚁集团。
蚂蚁集团以“让信用等于财富”为愿景,致力于打造开放的生态系统,通过“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助力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加速迈向“互联网+”,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依靠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为中国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实践。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子业务板块。2023年11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决定,暂缓蚂蚁集团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同日,蚂蚁集团宣布暂缓在港交所上市。
这也是全球互联网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网传本次融资过后,蚂蚁金服估值超过600亿美金。本轮融资新增战略投资者包括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中国建设银行下属子公司)分别领衔的投资团,而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中邮集团(邮储银行母公司)、国开金融以及春华资本等在内的A轮战略投资者也都继续进行了投资。
【蚂蚁金服期权股价7000股,上市后大约价值多少】
据市场分析,蚂蚁金服本次上市,估值至少2000亿美元,约合1.4万亿人民币。
蚂蚁金服的预估市约值等于1.8个中石油、2.4个中芯国际、一个平安银行,并且就连在A股开盘后市值第一的贵州茅台可能也会被超越。
蚂蚁金服为什么市值会这么高呢?第一,因为它旗下有我们几乎所有人都要用的支付宝,支付宝作为我们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每天都有很多人上面进行交易,这个体量大的可谓是数都数不过来。
第二,余额宝,很多人也都用过,是为用户的余额进行增值服务和活期管理。
第三,蚂蚁聚宝,其中包括定期理财、活期理财等等,为很多人实现了理财的环境。
扩展资料
蚂蚁金服的持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集团持股,其中阿里巴巴占有蚂蚁金服33%的股份。第二类是员工持股,杭州澳君股权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和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两家的员工共同持股50%。第三类就战略投资持股,其中包括有中国人寿、全国社保基金等等。
而财报也是同样显示,其中阿里巴巴的持有蚂蚁金服的33%股权,君澳和君瀚持有蚂蚁金服50%的股权,其中的君澳属于阿里巴巴合伙的部分成员,而君瀚就属于阿里系、蚂蚁系员工。
也就是说,当蚂蚁金服正式上市之后,这批员工将共同持有保底7000亿的市值。这也就意味着,一夜之后将会诞生出多个千万富豪。到时候恐怕杭州的房价又会进行一波大涨了,因为在之前,小米上市的时候就有过先例。
参考资料来源:东方财富-“巨无霸”蚂蚁来了启动A+H上市计划估值或超1.4万亿A股有这些小伙伴(名单)
【蚂蚁金服上市对新朋股份有影响吗】
有影响。积蚂蚁金服是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其上市将有望引领金融科并稿技行业的发展,带来茄迹更多的市场机遇。蚂蚁金服母公司为阿里巴巴,公司实力雄厚、品牌知名度高,能够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随着颤蔽并蚂蚁金服上市,市场资金也会流入金融类股,新朋股份如果有相关业务或可能获益。
【阿里集团是不是出事了?】
我觉得应该是受到大环境影响,这几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人失业或者收入大减,但是房贷车贷要还,没钱怎么办只能想办法去了,都是以贷款养贷款,很快就两边贷款都还不上了,阿里后台大数据肯定有统计有多少亿资金是逾期的,这些钱去追讨也是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有些钱是很难拿回来了,直接成死账,阿里作为一个企业也要去规避风险,毕竟人家也是要盈利的,要控制风险就是要减少借呗花呗的额度,阿里要考虑用户但是也要优先考虑自己的。
打个比方你是放贷的,借十万块给别人,说好一个月后还结果借出去了半年都没还,打电话不接,人也找不到,要么就是律师函发过去根本不理,是你你着急不。对你说可以去起诉,起诉也要花时间和精力的,而且有些人现在是根本还不起,你还能拿他怎么办?进监狱的话你那十万块等到他出狱也是还不起了,去监狱能获得什么收入?他怎么赚钱还你?
所以阿里并不是出事了,只是为降低风险下调借呗花呗的额度而已。
这个不是因为出事。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上市失败的原因其实就很明了,马云外滩演讲只是知道监管机构不会通过上市后发的牢骚。
政策已经很明确,支付宝的倍数已经严重超标,对金融造成了不可预期的风险,所以必须将以整改,逐渐缩减花呗及借呗的额度,收回房贷出去的资金,减少,从而正常化、合规化。
这对于蚂蚁金服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未来,公司拆分成 科技 公司和金融公司,增加了重新上市的可能性。对于用户来说同样是好事,盲目过度消费扰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轨迹,收入与欲望不符,必然乱套。
回归理智,是好事。
太大,国家出手降低他的,然后放贷资金变少了,肯定影响到部分用户的额度
这个问题问的不是太准确,应该是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是不是出问题了!
当然是出问题了,蚂蚁金服的金融高玩法风险太大,一旦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稳定金融市场秩序与 社会 稳定,国家阻止了蚂蚁金服的上市请求,并且让其降低了花呗借呗等业务的金融借款授信额度。由于阿里巴巴太有名,蚂蚁金服手中的支付宝更是在阿里巴巴的多年经营下信誉高,口碑好,让众多金融投资者对齐一片看好。可谓影响力惊人, 社会 号召力不可估量!因此当国家发现拥有支付宝的蚂蚁金服要上市存在巨大金融风险时,只能紧急叫停进行应对。这其实不是阿里巴巴这个母公司出了问题,而是子公司的问题。由于阿里巴巴这个母公司名气太大,人们习惯性的就认为是阿里巴巴母公司出了问题。举个例子,谁家小孩要是在外边犯了错,一般人们说的都是家里大人的责任,而非孩子一样。因为母公司之于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是该关门了
【关于马已经服的个人理解】
马云的外滩发言明显是深思熟虑的,全程不脱稿,他应该十分清楚和知道发言的后果。
也许是马云忽然间不想把企业做得太大,大到让国家感到这个企业一但出问题会引起一连串的后果(如果按花呗借呗的40倍资本扩张,那么马蚁金服万亿等级将是产生几十万亿的资金效果,一但出现问题不但马云自己不能承担,国家金融的风险也很大,因此可能是一个苦肉计,通过监督部门约谈,来取消上市计划。
另一方面,也许来完成他应尽的责任感。
他说:我想我们这批人,有一个东西是责无旁贷的,就是为未来思考的责任………创新一定要付出代价,我们这代人必须有所担当……
如果这个蚂蚁金服的上市缺失先进的监管系统,那么不上市才是正确选择。
马云对以上后果应该是十分清楚,所以在演讲时也说了:“今天要不要来讲,坦白说我也很纠结。”
无论如何,今天马云的财富,马蚁上不上市对他来说完全是数字多少的问题,一个人能用多少钱,用不了的最终回归社会,对于现有的金融机构能力,如果能够控制有效损失,风险降至最低,马蚁不上市是上策。
因此,马云不会后悔外滩的演讲。
~~~~~~~~~~~~~~~~~
《马云外滩演讲全文》
感谢大会的邀请,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探讨。
2013年,也是在上海,我跑到上海陆家嘴的金融峰会发表了一通互联网金融的异想天开的观点。七年过去了,今天我这个金融的非官方非专业人士,很高兴来到这个非官方论坛分享看法。
今天要不要来讲,坦白说我也很纠结。但是我想我们这批人,有一个东西是责无旁贷的,就是为未来思考的责任,因为这个世界虽然留给我们的发展机会很多,但是关键性的机会也就一两次,现在就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所以我想我还是要讲一讲我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是我们自己十六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加上有幸担任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期间,跟全世界的学者、专家还有实践者探讨交流得出的。我想我反正已经退休,在非官方的论坛上,畅所欲言一下,分享一个外行非专业人士的专业观点,供大家参考,可能不成熟,讲得不对,贻笑大方,大家估且一听:
第一,一直以来我们有一些思维上的惯性,比如总觉得要为了跟国际接轨,必须要做欧美发达国家有,而我们没有的所谓空白,要填补国内的空白。把填补国内空白当作追求的目标。
我一直觉得在今天的形势下,填补空白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不是因为欧美的就是先进的,就是我们要去填补的。其实今天我们不应该刻意或者一味的要和哪个东西接轨,适应哪国的标准,填补哪个空白,今天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和未来接轨,怎么适应未来的标准,怎么弥补未来的空白,我们要想明白未来是如何的,以及自己到底要做什么,然后再去看看别人怎么做,如果永远重复别人的语言,讨论别人设定的主题,我们不但会迷失现在,更会错失未来。
二战以后,世界需要恢复经济繁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对全球经济的推动是巨大的;后来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巴塞尔协议讲的风险控制越来越受重视,到后来变成了一个风险控制的操作标准,现在的趋势越来越象是全世界变成了只讲风险控制,不讲发展,很少去想年轻人的机会、发展中国家机会在哪里,这其实是导致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的根源。我们今天也看到巴塞尔协议本身也让欧洲的整体创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在金融数字化方面。
巴塞尔协议比较象一个老年人俱乐部,要解决的是运转了几十年的金融体系老化的问题,系统复杂的问题。但是中国的问题正好相反,中国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中国金融基本上没有风险,是缺乏系统的风险。中国的金融和其他刚成长起来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在金融业是青春少年,还没有成熟的生态系统,没有完完全全的流动起来,大银行更像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动脉,但是我们今天需要湖泊、需要水塘,需要小溪小河,需要各种各样的沼泽地,缺少了这些生态系统,我们才会涝的时候涝死,旱的时候旱死,所以今天我们国家是缺乏健康金融系统的风险,我们要建设的是健康的金融系统。就象老年痴呆症和小儿麻痹症,症状看起来很象,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病,如果小孩子吃了老年痴呆的药,不光会得老人的病,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病。这个巴塞尔协议就是考虑治系统老化、过度复杂的老年人的病的,我们要思考的是跟着老年人我们要学什么?老年人和年轻人关注的都不一样,老年人关心的是有没有医院,年轻人关心的是有没有学区,是完全的不同体系的思考。
今天,我很自豪的宣布,昨天晚上确定了蚂蚁上市的定价,这是第一次科技大公司在纽约以外的地方定价,这是三年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但是今天发生了。世界的变化是神奇的。
第二,创新一定要付出代价,我们这代人必须有所担当。
“功成不必在我”,我理解这句话讲的是一种责任,讲的是为未来、为明天、为下一代去担当。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包括中国,都只能用创新去解决;但是真正的创新,一定是没有人带路的,一定需要有人担当,因为创新一定会犯错误,问题不是怎么样不犯错误,而是犯了错误之后能不能完善修正,坚持创新。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扼杀创新,这世界上没有没风险的创新。很多时候,把风险控制为零才是最大的风险。
当年的赤壁之战,曹操把船连起来的思考就是最早的航母的思考,但是一把火让中国一千年再也没有人敢去想航母这个事,一旦想到这把火,谁还敢去创新,这是一个错误消灭一个时代的创新。
七八年前我提出过互联网金融,但我们一直强调互联网金融必须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丰富的数据;二是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技术;三是基于大数据信用体系。用这三个标准衡量,就会看到P2P根本不是互联网金融,但是今天不能因为P2P把整个互联网技术对金融的创新给否定了,其实我们要想一想,中国怎么可能在几年内出现几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几千家P2P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今天我们的监管确实很难。创新来自市场,来自基层,来自年轻人,对监管的挑战越来越大。其实监和管是两件事,监是看着你发展,关注你发展,管是有问题的时候才去管,但是我们现在管的能力很强,监的能力不够,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我们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办法来管机场,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
监和管不一样,政策和文件也不一样,今天是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文件太多,政策是机制建设,激励发展。今天需要“政策专家”,而不是“文件专家”,制订政策是一门技术活,其实解决系统复杂性的问题,我可以提供淘宝的经历作为参考。17年以前,我们制定了很多不允许的政策,当时淘宝的政策非常复杂,商家都看不懂,后来我们提出来,加一减三,你要加一条政策,就要减前面三条。我们现在的文件越来越多,导致谁干都可能出事情。
理论和系统是不一样的,专家和学者是不一样的,专家是干出来的,干得很厉害,但不一定会总结,很多学者是不具体干,但是能从别人的实践中形成理论。只有专家和学者结合起来,只有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去创新解决今天和明天的问题。我们需要来自实践的理论,不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P2P很多,就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正确理解P2P给我们的巨大教训,不是否定互联网技术,更不要再重复办公室理论的实践。
我觉得有一个现象,全球很多监管部门监管到后来,变成了自己没有风险,自己部门没有风险,但是整个经济有风险,整个经济不发展的风险。未来的比赛是创新的比赛,不仅仅是监管技能的比赛。
第三,金融的本质是信用管理,我们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依靠信用体系。
今天的银行延续的还是当铺思想,抵押和担保就是当铺。这在100年前也是很厉害的思想,没有抵押,担保这些创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金融机构,中国经济40年来不可能发展到今天。
但是靠资产和抵押的体制会走极端,这几年跟很多企业家交流,中国的金融当铺思想最为严重,要么是资产全押了出去,压力巨大,压力大以后动作变形;要么肆无忌惮贷款,不断加,负债搞的很大。大家都知道:你向银行借10万块,你有点慌;借1000万,你和银行都有点慌;借10个亿,你一点不用慌,银行会很慌。还有一个习惯,银行喜欢给好企业、不需要钱的企业贷款,结果让很多好企业变成了坏企业,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钱太多也惹很多事。
抵押的当铺思想,是不可能支持未来30年世界发展对金融的需求的。我们必须用借助今天的技术能力,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这个信用体系不是建立在IT基础上,不是建立在熟人社会的基础上,必须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让信用等于财富。其实要饭的,也必须有信用,没有信用,连饭都要不到。
——今天的世界,期待一个真正为未来而思考的全新的金融体系。
今天的金融体系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而设置的全面的金融体系,是“28理论”,什么叫“28理论”?为了投资20%来解决80%的问题。而未来的金融体系是要解决“82理论”,帮助80%的小企业和年轻人,来带动20%的人。要从过去的“人找钱”、“企业找钱”到转型为“钱找人”、“钱找企业”、“钱找好企业”。评价这个体系唯一的标准就是是否普惠、包容、绿色、可持续,背后的大数据、云计算和等前沿技术,今天能够担当起巨大责任。
各位,如果在二战以后,当时的人们有这样的远见,为后代、为未来设计了一个很好的金融体系,我们今天有这个责任和思考,去建立一个真正属于未来、属于年轻人和下一代,属于这个时代的金融体系。
今天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今天我们的技术发展让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些,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做。今天全球的金融体系必须改革,不然不仅仅是失去机会的问题,而是让全世界会陷入更多的混乱,因为创新走在监管前面是正常的,但是当创新远远走在监管前面的时候,当创新的丰富度和深度远远超过监管想象的时候,就不正常了,社会和世界会陷入混乱。
拿来说,如果用未来的眼光打造30年后世界所需的金融体系,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今天的金融确实不需要,但是明天需要,未来需要,成千上万的发展中国家和年轻人需要,我们应该问自己,到底要解决未来的什么实际问题?十年以后的和今天的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这个不是从历史上去找,不应该从监管角度去找,不应该从研究机构去找,而是从市场去找,从需求去找,从未来去找。这件事事关重大,我们的研究机构不应该是政策机构,政策机构也不能仅仅依赖自己的研究机构。因为体系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解决未来问题的方案,可能会重新定义货币,尽管货币的主要功能仍然在,但是一定会重新定义货币,就象苹果手机重新定义了手机,打电话只是一个功能。远远没有到抢标准的时候,是创造价值,是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建立新型的金融体系,为全世界思考未来,思考全球的贸易怎么做,更要思考这世界上应该要用经得起考验的技术的基础上所建立的。真正去解决世界贸易可持续、绿色和普惠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今天人类社会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要小看这场疫情,这场疫情是倒逼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不亚于二战。从金融本身来说,从美国不断的向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不断向华尔街股市输入大量,各国都在跟随其后,大家想过后面的结果会怎么样没有。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远远超过我们今天很多人讨论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对今天世界上很多的组织机构,不是简单的去反对它,而是一起重新思考他今天的价值,无论是联合国,WTO,还是WHO,这些组织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消灭这些组织并不解决问题,但这些组织应该怎么面向未来,如何改革,是要重新思考的。
新金融体系是未来的方向,不管我们高兴不高兴,它一定会起来,不管我们做不做,一定会有人去做。未来我相信改革是要付出牺牲的、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这一代人要做这样的改革,可能下一代才能看到,我们可能是负重前行的一个人,这是历史的机遇,也历史的责任。过去16年,蚂蚁金服一直围绕着绿色、可持续和普惠发展,如果绿色、可持续和普惠、包容的金融是错误的话,我们将会一错再错、一错到底,谢谢大家!